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2025年04月03日 贾旭冉 

辽科院教发〔2025〕51号

各教学单位:

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及产教融合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按照辽宁省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将举办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产教融合建设,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四、参赛对象及比赛分组

(一)参赛对象

学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应为列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国家急需战略性新兴领域和紧缺专业领域建设的新课程授课轮次可适度放宽)。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产教融合赛道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已获得前四届大赛全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

(二)比赛分组

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7个大组,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共计21个小组(如下)。

1组为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2组为新医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组为新农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4组为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5组为基础课程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6组为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7组为产教融合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鼓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储能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智慧农业、智能医学工程、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全科医学、中医药经典、“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

(三)省赛推荐名额

我校2025年省赛推荐总名额为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名额不少于1人,产教融合赛道至少1

五、大赛安排

(一)大赛申报

1.经个人申报,教学单位择优推荐,每个单位推荐正高组一般不超过2人(或团队),副高组一般不超过2人(或团队),中级及以下组一般不超过2人(或团队),推荐参赛教师尽量涵盖多个组别。推荐人数超过名额限制的,须提前在教务处报备并确定推荐排序。同等条件下,课程思政组要充分考虑并优先推荐课程思政示范课主讲教师或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教师。

2.各教学单位推荐人选需党政联席会通过并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

3.军事政治教研室、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大学生公益劳动课教研室等公共类任课教师申报的,由教研室所在部门负责评审推荐。

(二)提交材料

1.各学院需提交《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参赛教师汇总表》(附件1

2.参赛教师需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申报书。参赛教师基本情况、课堂教学创新情况等;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 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包括课程思政创新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3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标准见附件4

3.提交要求:

各教学单位于20252月18日上午11:00前提交单位负责人电子签名的参赛教师汇总表(见附件1)及参赛教师提交的申报书(见附件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及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及目录见附件3)、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见附件4),发送至邮箱lkyddpjzx@163.com。

(三)学校评审

学校组织专家4月7号下午13:30在勤公楼203会议室按照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形式为:每人10分钟现场汇报。校赛将评选出校级获奖人选,并综合省赛推荐要求,择优推荐教师参加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六、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应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应无违法违纪、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问题,近5年教学质量良好且未发生教学事故。

(二)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三)参赛教师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四)其他未尽事宜,按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通知办理,将以补充通知形式予以明确。

联系人:贾旭冉 联系电话:43164038

附件1: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参赛教师汇总表

附件2:第五届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评分标准

附件3:第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附件4:第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附件5:第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附件6:关于开展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教务处

2025年43


附件【附件1: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参赛教师汇总表.xlsx(点击次数:
附件【附件2:第五届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评分标准.docx(点击次数:
附件【附件3: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docx(点击次数:
附件【附件4: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docx(点击次数:
附件【附件5: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docx(点击次数:
附件【附件6:关于开展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pdf(点击次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Coypright© 2014-2019 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辽宁科技学院教务处  邮编:117004(浏览本站主页,建议分辨率1024×768)